小儿巴德-吉亚利综合征

小儿巴德-吉亚利综合征

概述:Budd- Chiari综合征(BCS)又称肝静脉阻塞综合征(hepatic vein obstruction syndrome)、Chiari综合征、Rokitansky综合征、肝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、肝静脉反流障碍综合征等。由于某种原因而致肝静脉或(和)下腔静脉闭塞,闭塞可先发生于肝静脉而后延伸到下腔静脉,或与之相反。1970年Hirooka将本病征分为7型,但就目前手术水平,有人根据下腔静脉阻塞的特征、肝静脉受累的情况将Hirooka分型简化为4型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1846年Budd首先记载了肝静脉血栓形成,1898年Chiari报道13例,并将本病征作为独立的类型。

病因

病因:肝静脉或其主干和(或)下腔静脉肝段受压、血栓形成、新生物的闭塞或壁上有膜或网状物。肝后上部分邻近肝静脉主干和下腔静脉的各种病变,如恶性肿瘤、血管瘤、血肿、阿米巴脓肿、囊肿(如包虫囊)、梅毒的树胶肿等可压迫肝静脉。红细胞增多症(原发或继发)、镰状细胞贫血、白血病、溶血性贫血等血液疾病,长期服用避孕药,腹部钝伤、慢性炎症性肠炎、急性酒精性肝炎、胆管炎、胰腺炎、盆腔感染、静脉闭塞性疾病以及妊娠,可通过血凝固机制异常,或静脉内皮损伤,以致发生血栓形成而导致本病。此外还有30%病例病因不明。
    小儿则以先天性肝静脉狭窄、肝静脉内膜炎为主要病因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肝静脉属于门静脉系统。正常人70%的脾静脉血汇入门静脉。有三方面的病理生理可以形成门脉高压征:①静脉炎或血栓形成;②肝硬化;③肝静脉或其主干和(或)下腔静脉肝段梗阻。本症小儿患者以先天性肝静脉狭窄、肝静脉内膜炎为主要病变。可继发脾功能亢进,往往出现全血细胞减少、皮肤黏膜出血、骨髓增生等脾功能亢进的表现。肝内和肝外两型门脉高压的共同特点为,呕血(上消化道出血)、脾脏肿大和腹水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婴儿至老年均可患本病征,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。
    急性BCS突然发生腹痛,腹部迅速膨胀,体格检查可发现黄疸肝大伴压痛,大量腹水,但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,血压低,小便少,血磺溴酞钠(BSP)潴留,转氨酶上升。手术时见肝大,呈紫蓝色。病人大部死于循环失常、肝功能衰竭或胃肠出血。慢性BCS时,症状发生较慢,可有黄疸脾肿大蜘蛛痣

并发症

并发症:急性BCS病人大部死于循环失常、肝功能衰竭或胃肠出血。慢性BCS可并发肝硬化脾功能亢进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主要表现为BSP异常潴留、碱性磷酸酶和转氨酶轻度升高、血浆白蛋白可下降,但蛋白电泳γ球蛋白不升高。下腔静脉膜性闭塞者常有蛋白尿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可做腹腔镜检查、B型超声波检查。核素扫描、血管造影检查,如肝静脉造影、经皮的肝静脉造影、下腔静脉造影、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等。

诊断

诊断:本病征肝功能损害程度相对较轻,结合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诊断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本病征须与心源性肝淤血、肝硬化和肝小静脉闭塞病相鉴别。

治疗

治疗:可采用如手指或导管的直接破膜术等根除性和各种门-体静脉转流或断流术等非根除性手术。不能手术者则应设法减少腹水,可利用利尿剂或行腹不超滤回输,但效果是暂时性的。1976年曾有用肝移植治疗成功之报道。

预后

预后:急性型者出现急腹症后几天,迅速死于休克或肝性脑病;慢性者的预后决定于病因、闭塞的部位、程度,以及能否经手术得到纠正,一般可存活数月至数年。

预防

预防:引起本症的病因各不相同,应注意防治各种感染性疾病,如阿米巴脓肿、包虫囊肿、梅毒的树胶肿、慢性炎症性肠炎、盆腔感染等。注意规律饮食和饮食卫生,防止酒精性肝炎、胰腺炎、胆管炎等。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